话说到这个份上,四姐妹哪怕不情愿,也只能各自找锄头或铲子,雇了一辆马车去祭田栽通草。
日暮时分,管家带来好消息,“十亩祭田的银子付清了,田契已到手,请夫人过目。”
“我近来眼睛看东西不大清楚,模糊地很,还是拿去给容丫头看。”姜氏回道。
管家依言告退,前往西厢房。
正巧,刚睡醒的大小姐站在屋檐下的走廊里,打着哈欠伸懒腰。
“大小姐,十亩祭田的田契已到手,请您过目。”管家恭敬地讲道。
赫连翊接过田契,仔仔细细看了两遍,并无错处,这才一边折起来收着,一面道谢。
“大小姐,这都是我的分内之事,何须言谢?”管家顿了一下,再道:“大小姐,拿到田契回来时,我路过大丰收米行,看见店门前围了许多拿碗的人,吵吵吵嚷嚷的。”
“这不是米行生意不好,我便想出个法子,让伙计们焖些米饭,好让客人买之前尝尝口味。客人尝得好吃,自然愿意掏钱买米。”赫连翊接话道。
管家评判道:“大小姐,您这主意好是好,只是到底年轻,不懂人心险恶。”
赫连翊哦了一声,静听发生了何事。
管家继续道:“大小姐,那些拿碗的,有穿得齐整的大男人,也有梳两个小辫的瘦弱小孩,更有颤颤巍巍的老人,互不相让,全挤在店门口那张桌子前。本就只焖了一升米饭,让想买米的客人尝一口,也就够了。可那些人听到尝米饭不要钱,全拿着碗来,给少了不高兴,骂骂咧咧的;更有来得晚一口饭都没要到,骂爹骂娘,把大丰收米行搞得乌烟瘴气,那些伙计们不得不提早关门了。”
赫连翊从小在东宫长大,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,哪会料想到一丁点儿米饭,都惹得你争我夺,实在出乎意料!
“大小姐,我瞧着这架势,到了明儿个,庐陵过半数百姓晓得大丰收米行可以不要钱吃饭,拿碗都算稀松平常,更有甚者会全家齐上阵拿锅来,为一碗米饭打个头破血流都是可能的。依我愚见,不如就此停了,仍像从前那样卖米。”
赫连翊原想着焖米饭让客人尝尝味道,让生意好起来。只是人心难测,白送那些人米饭吃不说,还没落得好,得不偿失!